學人
人物簡介:胡淼,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,浙江省高等學校創(chuàng)新團隊“通信與信號處理”成員,從事光纖通信、光電檢測等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。長期承擔通信工程學院本科專業(yè)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,先后講授過《光網(wǎng)絡技術》、《電磁場與電磁波》、《MATLAB基礎教程》和《數(shù)學物理方法》等課程。曾主持完成總裝備部國防項目1項、中國科學院預研子項目2項、浙江大學預研子項目2項、溫州市科技計劃1項;目前正主持總裝備部國防項目1項、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、企業(yè)合作項目1項。
和胡淼老師接觸少的人也許會覺得他有些古板,可一旦接觸多了,便會發(fā)現(xiàn)他思想的睿智與靈動。在2013年校“十佳教師”評選現(xiàn)場,這位場上年紀最小的“80后”青年教師在做自我推介時,面對資歷比自己高出許多的前輩們,他表現(xiàn)得既謙遜又自信。對科研他很執(zhí)著,而這正源自他對科學的熱愛。胡淼說:“科研能讓你看清事物的本質,當你明白事物發(fā)展的本質和規(guī)律時,再看這個世界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一切都只是呈現(xiàn)出了它們本該呈現(xiàn)的樣子。這也正是讓我為之‘瘋狂’的原因。”
把科研看作是第一生命線的青年教師
和許多小男孩一樣,小時候的胡淼也是個熱愛科學的少年。他喜歡拆東補西,后來發(fā)展到自己動手做東西。細心的父母發(fā)現(xiàn)了這一點,對他善加引導,漸漸地養(yǎng)成了他對工程技術方面的興趣,最終這也成為了他科研路上最好的導師。
胡淼博士研究生攻讀的是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專業(yè)。曾有大半年的時間,他在德國柏林工業(yè)大學物理系光學所交流學習,師從前德國物理學會量子光學分會主席Hans Joachim Eichler教授。博士階段的交流訪學,對胡淼來說是很難得的一次經歷,也正是在德國學習的那段經歷,讓胡淼明確了自己將來要走的路——做一名大學教師,繼續(xù)從事自己的科研事業(yè)。2008年6月,他一畢業(yè)就進入我校通信工程學院任講師,兩年后,他晉升副教授?,F(xiàn)在,他仍在兢兢業(yè)業(yè)地朝著實現(xiàn)自己的科研夢不斷努力著。
胡淼從事的科研包含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個方面。在基礎研究上,胡淼主要研究的是光聲微波,應用研究則涉及光學、電子、軟件等多個領域。近年來,胡淼以第一作者發(fā)表的SCI期刊收錄論文有3篇、EI期刊收錄論文7篇,其中,論文“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 novel microchip laser producing synchronized dual-frequency laser pulse with 85 GHz interval”發(fā)表在光學TOP期刊《Laser physics letters》,被SCI收錄,影響因子高達9.97。說起這篇論文的完成過程,胡淼謙遜地表示,這是他所帶領的團隊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所完成的,取得這個成果是整個團隊的集體榮譽,對此他覺得非常自豪。
從事科研工作的人,都有自己所堅持的信念,胡淼就把“科研是青年教師的第一生命線”當作自己的信念,并一直踐行著。胡淼說,科研給他的感覺就像一個人走在路上看到汽車,第一反應看到的不是它在路上跑,而是看到了汽車的內部組件,缺少了這些組件汽車就無法行駛。換而言之,科研能夠使他在看問題時更加輕松地看到事物的本質,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激勵,也是最吸引他的原因。
來杭電工作5年多,胡淼說自己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務實更專一了。“我們學校的學術氛圍很濃厚,大家都是務實肯干型的。我最大的領悟就是,做事情要專一,專心做某一兩件事情,然后再做拓展,這樣效果才會好。”
學生中當之無愧的“人氣王”
說到校“十佳教師”評選現(xiàn)場的“人氣王”,非胡淼莫屬。他在演講時,臺下學生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,甚至還有學生高喊口號,為他加油打氣。平日里就與學生走得很近的胡淼直爽地表示:“對于那些相處久的學生,我們的關系很融洽,不過接觸比較少的學生可能會覺得我比較古板,因為我教的是理論課,有些枯燥呢。”
在通信工程學院的學生寢室樓里,除了輔導員外,學生們還總是能見到胡淼的身影。他經常在各個寢室里竄門子,和學生們聊生活、聊學習,這大概也是他深受同學們歡迎的原因之一。
對于一名教師而言,愛惜學生就是要公平對待他、尊重他。胡淼從來不以學習成績來簡單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,他說:“我以前教過一個三本的學生,學習成績很差,基本上一事無成,有一天我就問他到底會什么,他告訴我他會吹笛子,而且吹笛子的水平是十級。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。學生成績差,并不能一概否定他的一切,人都各有所長,對待學生也要全方位,看到優(yōu)點與不足,才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。”
課堂上,他樂于與學生討論解決問題,激發(fā)他們科研的興趣。課外,他長期堅持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,尤其是在“挑戰(zhàn)杯”創(chuàng)業(yè)大賽上更是屢創(chuàng)佳績。他經常把自己總結的規(guī)律與經驗拿來與學生們分享,告訴他們要注重特性的培養(yǎng)。胡淼說,他接觸到的比較突出的學生有三種,一是對人生有完美規(guī)劃的學生,這種學生往往行動力特別強;二是天賦型的,一般別人需要一個月時間掌握的知識,他們往往可以在一個星期時間內達到精通的程度;最后一種是在各種學科競賽中常常得獎的學生。這些學生至今都與他保持著密切的聯(lián)系。每年教師節(jié),學生們會給他送來很多的祝福,他所帶的畢業(yè)生在離校后也總是打電話來問候,這些都讓他心生了一種桃李滿天下的自豪感。
當選校“十佳教師”后,胡淼說自己的責任更大了。在教學、科研和服務社會方面,他要走得路還很長,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。他會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:“踏踏實實做人,勤勤懇懇工作。”在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道路上,不斷積極進取,為社會培養(yǎng)更多的棟梁之才。(劉淑鑫 陳宇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