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人
人物簡介:潘建江,博士,副教授,現(xiàn)任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教研室主任,信息與計算科學黨支部書記。2015年,榮獲?!笆呀處煛睒s譽稱號。
深耕十一載,他沉穩(wěn)轉身
2004年6月,剛剛博士畢業(yè)的潘建江才27歲,來到理學院成為一名數(shù)學教師,他也只比學生們虛長個五六歲而已。歲月荏苒,當初青澀陽光的“潘帥”如今已成為專業(yè)負責人、校內骨干教師,教學業(yè)績考核等級多次達到A等 , 2010年他還因出色的教學業(yè)績被評為?!敖虊滦恪?。
入校多年,雖然許多專業(yè)課程他年復一年地教了很多遍,但他還是一輪又一輪精心備課,毫不懈怠。他常說:“教學有法,教無定法,雖然有些教學內容沒有大的變化,但是我們每年面對的學生不一樣,從‘80后’到‘90后’、‘95后’,每一屆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,如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是我們一直需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?!?/span>
在同事眼中,潘建江是“做事積極、認真負責”的好榜樣。2014年,他被推選為信息與計算科學黨支部書記后,充分發(fā)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帶領支部成員積極參與校、院兩級黨委的黨建思政工作,推進學院構建“全員育人”工作格局,黨支部也于當年被評為校級“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。作為專業(yè)負責人,潘建江積極參與省重點建設專業(yè)和省“十二五”優(yōu)勢專業(yè)——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(yè)的建設工作,從專業(yè)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、培養(yǎng)計劃的制定、專業(yè)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到課程建設,他都投入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。“這是最基本的工作態(tài)度,雖然我的能力不是最強的,但是我希望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極致?!边@是潘建江對自己的要求。
嚴于律己,寬以待人。在杭電的十一載,潘建江用自己的熱情、努力、責任心完美地從一個青澀講師蛻變?yōu)楣歉山處?、黨員先鋒。
教改教研之路,他探索不止
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、學得更好,這是潘建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。在教學之余,他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,主持和參與過校高教課題重點項目多項。2014年,由他主持的《數(shù)據(jù)結構》翻轉課堂項目獲得學校首批“基于MOOCs的翻轉課堂項目”立項,并于2015年春季學期正式實施,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。
在信息化時代,微信等社交軟件在學生中廣泛應用,潘建江敏銳地意識到這些實時在線溝通工具,可以極大地推動和幫助學生學習。2014年,他開始在《線性代數(shù)》的教學過程中嘗試使用微信訂閱號來為學生答疑。他為所有課后習題錄制解答視頻,學生通過微信訂閱號,輸入題號就可獲取對應題目的視頻解答,遇到問題還可以得到他的實時在線解答。
2014年底,潘建江又與同事陳旭鋒一起組織研發(fā)力量推出答疑平臺“芹菜網”——寓意“勤奮的菜鳥”。正如學生所說:“高數(shù)學習不再愁,‘芹菜網’勤懇來幫你!碰到難題怎么辦?咔擦一聲來上傳,老師在線齊輔導。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高數(shù)了!”學生只要把不會做的題目拍照上傳,潘建江和他的同事們就會及時將解題思路和過程進行拍照回復。在“芹菜網”上線短短一個月內,學生瀏覽量超過3萬。目前“芹菜網”答疑課程已擴展到《高等數(shù)學》《線性代數(shù)》《概率論與數(shù)理統(tǒng)計》三門公共數(shù)學課程。潘建江設想,隨著網站的日漸成熟穩(wěn)定,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課程參與其中,真正實現(xiàn)師生之間實時無障礙的互動交流。
給學生錄制答疑視頻、實施翻轉課堂項目以及開設答疑平臺……這些工作需要耗費潘建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但他卻始終無怨無悔,即使每天工作到深夜他都樂在其中。很多同事和學生為他點贊,他一再強調說:“我不是一個人在戰(zhàn)斗,我所取得的這些成效是整個教研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。如果這些工作對學生的學習、成長有所幫助,那么我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?!?/span>
亦師亦友,他和學生交朋友
熟悉他的人都說,潘老師與學生們關系特別鐵。作為一名專業(yè)教師,他對于學生工作的熱心程度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有些“不務正業(yè)”。他曾兩度擔任班主任,他是學院“攀峰工作室”的創(chuàng)始人和主力指導老師之一,他是學校數(shù)學建模教練團隊的成員,他更是學生口中萌萌的“潘帥”。
2005年,潘建江與同事陳旭鋒共同創(chuàng)建了“攀峰”工作室(“攀峰”二字正是從兩位老師的姓名中各取了一個字的諧音,同時也寓意師生共同勇攀高峰),他們利用業(yè)余時間指導學生,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;為了能讓學生較早的接觸社會實際項目,他們積極與社會企業(yè)聯(lián)系,一方面請企業(yè)專家來工作室開展系列講座進行培訓,另一方面積極爭取企業(yè)項目,指導學生開發(fā)。暑假期間,潘建江會花一半的時間和學生在一起,一起學習,一起討論問題,一起睡長板凳,一起吃泡面……點點滴滴都成了潘建江和學生們之間珍貴的回憶。時至今日,師生之間還經常來往,聚會聊天,婚禮上學生們也不忘叫上恩師。對此,潘建江感慨地說:“能被學生當成真正的朋友,這是我的幸福?!?/span>
潘建江更大的幸福來源則是十余年來“攀峰”工作室育人過百,他們中有承擔過多項省“新苗計劃”、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計劃的,有多次參加過大學生創(chuàng)業(yè)計劃大賽、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并獲獎的,也有在大三時就獲得百度OFFER、阿里巴巴實習崗位的。在理學專業(yè)普遍感覺“就業(yè)難”的情況下,“攀峰”工作室的學生畢業(yè)后卻大多能進入華為、恒生電子、同花順、大華、海康威視等知名企業(yè)工作,這與潘建江和同事們的付出是分不開的。
即使教學科研任務繁多,但潘建江還是接過2004和2012級班主任工作的重擔。因為班主任工作能讓他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,和學生們交朋友??吹桨嗉増F結友愛、學風漸濃,潘建江覺得再多的累和淚都是值得的。
亦師亦友的“潘帥”,愛生活、愛課堂,更愛他的學生。正如學生所言:“他是一個心有大愛的老師。與‘潘帥’邂逅,我們何其幸運!”(萬凱文)